(新春见闻)与木头对话的“守艺人”:手做的笼屉有“灵魂”******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2日电 题:与木头对话的“守艺人”:手做的笼屉有“灵魂”
作者 史玉江 翟薇 商凯旋
春节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家家户户都蒸花馍,这也是笼匠袁吉清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内,摆放着不少制作中的笼屉,房间一角,堆满了加工后的木材。袁吉清站在烧热的半圆铁模具前,借高温将一块木板塑形成圆环状,瞬间,房内充盈着木头灼烧的气味。“这是制作笼屉中最难的一步,只有多做才能掌握力道和火候,做好大概要一周。”袁吉清告诉记者。
作为当地唯一的笼匠,袁吉清制作笼屉已44载,一直坚守纯手工制作。用袁吉清的话说,手做的木质笼屉才有“灵魂”。
笼屉是传统手工炊具,在普遍使用地灶、铁锅的年代,笼屉很普及。如今,木质笼屉逐渐消失,笼屉匠也和其他匠人一样淡出人们视野。但在中国乡间及喜好自然粮食味道的人中,仍用传统笼屉。
记者注意到,袁吉清许多工具的木质把手已经盘出一层油润的包浆。“这些工具都是我父亲用过的。”袁吉清称,其父是红山农场有名的木匠。
“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做笼屉。”凭几样简单的工具,就能将一根根木头“变成”器具,儿时的袁吉清觉得很神奇。
袁吉清1986年初中毕业后,从锯木条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木工活。“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蒸馒头,所以来我家做笼屉的人非常多。”几年后,他开始专攻做笼屉的手艺。
笼屉看似简单,但要经过选料、裁料、盘料、穿撑、铺笼齿等20多道工序。袁吉清还将父辈传下来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了改进。“要想让笼屉卖得好,还要学会变通。”
“不是什么木头都能制作蒸笼,我选取的是松木,纹理要好,不能有树节,否则制作的蒸笼不耐用。”说起蒸笼,袁吉清满脸洋溢着自信。
多年来,袁吉清制作的笼屉凭借着用料和做工,在当地闯出名声,周边县乡的人也去他家买笼屉。凭借着这个手艺,袁吉清一年有六七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刘峰在红山农场场部经营着一家馒头店。他说,“袁师傅做的笼屉质量好,用30年都不坏,而且用木质笼屉蒸出来的馒头也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客人们都很喜欢吃。”
近年来,新疆兵团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袁吉清被确定为第十三师新星市木蒸笼制作的传承人。袁吉清说,当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笼刀”(笼匠的专业工具)时,就担负起传承的使命。“打算在兔年找一位对笼屉制作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将这份手艺传下去。”(完)
成都推出“算力券” 助力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中新网成都1月12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2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新闻通气会获悉,成都将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科研机构、高校等使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资源。
据了解,成都于近日印发《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下称《算力政策措施》)和《成都市建设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专项政策》(下称《区块链专项政策》)。
其中,《算力政策措施》以“提升算力设施能级,推进算力赋能应用,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为逻辑主线,围绕“供给端提升算力设施能级”“需求端推进算力赋能应用”“供需对接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3部分展开,共计推出12条具体政策措施。
针对《算力政策措施》出现了的新名词“算力券”,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介绍,“算力券”是成都市政府针对算力资源消费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是成都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使用算力的创新举措,旨在提升城市算力规模效应,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技术人才欠缺、算力匹配难应用少等痛点问题。
本次发布的《区块链专项政策》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制定,主要分为“支持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块链场景应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生态”4部分共计10条专项举措。
“未来,成都除了充分发挥区块链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数字经济模式创新、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外,还将把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把区块链作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抢先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周洪表示,接下来,成都将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与融合应用,打下元宇宙未来产业的坚实基础。(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