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奖牌墙让很多年轻网友高呼“羡慕”,这种自律的运动习惯也让小沈收获了健康和自信。
小沈是热爱奖牌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奖牌吸引了众多拥趸,参加线上赛事也逐渐成为年轻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我们不禁好奇,这枚小小的奖牌,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如此风靡?
用自律对抗情绪内耗
精神焦虑,或许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既不想躺平,又觉得卷不动。想要摆脱这种状态的年轻人,选择用自律来对抗情绪焦虑。
刚迈过30岁门槛的小鹿,工作忙,压力大,还要面临择偶、催婚等难题,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小鹿在与压力正面刚的过程中逐渐与自己和解,跑步成为了她自洽道路上重要的调节器,养成自律的习惯后,她的情绪也越来越稳定。
一场酣畅淋漓的线上跑,一块高颜值的奖牌,就能让小鹿摆脱丧的情绪,重新恢复元气。现在,参与线上跑已经成为了小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她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获得奖牌除了获得激励外,这个过程也是强化自我认知的过程,“想要获得奖励与荣誉,就需要自己努力,那块奖牌不仅代表着汗水,还代表了我拥有独立完成挑战的能力,独立会给女孩子更多底气和信心。”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被一块小小的奖牌治愈。在他们看来,跑一块奖牌背后是自己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个人魅力和能力的表达。“奖牌对我的意义,是战胜惰性运动起来的态度转变象征。通过阶段性运动激励,让我不断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有奖牌深度用户表示,“每一个小小的奖牌,都是自己为一个目标努力过的见证,是发现另一个自己的钥匙。”
用奖牌唤醒运动激情
刘小土依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把“最佳女主角”的奖杯送到闺蜜手里后,对方满心欢喜的模样。彼时,刚失业的闺蜜陷入了对生活的迷茫中,刘小土希望用一个寓意“爱自己”的奖杯,来让闺蜜找到生活的锚点。
这是今年6月某知名运动平台发起的一项线上竞走赛事,参与者报名并完成5.25公里跑步后,会获得一个实体奖杯作为鼓励。谐音“我爱我”的里程,瞬间让刘小土产生了兴趣。
去年年底,刘小土第一次接触到Keep线上跑,这种基于传统马拉松比赛延伸出来的活动,可以通过线上报名,参与行走、跑步、骑行等多种形式的挑战,完赛后还可以获得各种创意主题活动的专属系列奖牌,有趣的奖励立马就吸引了喜欢运动的她。为了让职场不顺利的闺蜜也加强运动,她还带着闺蜜一起参与了“库洛米”与“美乐蒂”挑战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闺蜜走出阴霾。
运动底子差的闺蜜也被可爱的奖牌唤醒了运动热情,现在,两个人经常相约打卡线上挑战赛,运动让她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闪光瞬间,也让她们相信“尽情奔跑,前路有光”。
像刘小土这样因为线上赛背后的寓意以及实体奖牌的激励而入坑的年轻人并不少见,据公开页面统计,目前每个季度都有超过200万用户报名Keep的线上系列跑。而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有大量用户在晒单和展示,小红书上甚至有用户晒出了整整一屏的奖牌。
在Keep运动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海东看来,奖牌可以缓解运动本身的延迟满足感,这一实体奖励会激发用户的运动热情,“首先,在玩法上,Keep奖牌展示给用户的是确定的IP,与潮玩主力产品盲盒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其次,Keep奖牌的获得,并非下单即可得,用户必须完成自己报名的比赛才能收到奖牌——既是对完赛用户的价值肯定,也能够激励大家真正运动起来。”
对于一些徘徊在运动门口的人来说,奖牌的吸引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很多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因为奖牌降低了运动门槛以及其社交属性,而积极加入到运动中。网友们纷纷表示拿到漂亮的奖牌是对自己的激励,可以“愉悦身心、有仪式感”。同时,奖牌背后也不乏动人的故事,从体育生为女朋友跑大耳狗奖牌,到拉着闺蜜跑库洛米、美乐蒂奖牌,奖牌也见证了很多用户情谊的沉淀。
脚步与爱同行
2016年4月16日,Keep上线了第一场奖牌跑。经历过6年时间后,Keep不仅上线了大耳狗云漫跑、库洛米美乐蒂见习爱神心动线上跑等IP赛事,也推出了关注当代人情绪压力的“治愈系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遗系列”、关注女性成长的女性主题赛事……覆盖的人群也从专业跑者扩散到小白用户,希望用多样化的赛事给予用户丰富有趣的体验。
根据Keep赛事运营负责人白璐透露,Keep线上赛事在运营过程中,会不断分析用户画像,在做了大量调研后,根据用户的深层次需求,找到与用户强连接的认知主题,帮助用户实现自我激励与自我认同。
另一方面,官方也在不断发掘奖牌在自我激励之外的价值,奖牌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用户与行业的肯定。
今年四月,Keep联合美团单车发起的“比心地球”低碳骑行赛,呼吁大家选择减脂又减碳的单车出行,让地球好好呼吸。这种既可以通过挑战获得精美奖牌与限量周边,又可以增强全社会低碳生活意识,助力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骑行赛事,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
关于线上赛事与公益的结合,Keep一直在进行多方探索。12月初,Keep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发起了一场名为“小手套公益挑战赛”的线上赛事。在2023年1月31日之前,每位用户通过任意运动,累计消耗200大卡热量即为完赛。每一位用户完成挑战后,Keep都将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出20元用于购买保暖物资,为有需要的农村小学儿童送上冬季温暖。
Keep线上赛事已经呈现出了多元的社会价值,除了这种公益的赛事外,它还拓展了赛事的文化内涵。
比如,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保护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Keep在2021年10月上线了非遗系列的线上赛事。该系列赛事的奖牌以皮影戏、花丝、运锦、剪纸、苏绣等10多种非遗元素为主题,让用户在跑步中感受不同非遗元素蕴含的美。
Keep线上赛事运营人员表示,通过在赛事中融入非遗元素,可以让这些看起来离生活有一定距离的传统文化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去,传承的并非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拉近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该运营人员说道。
据Keep线上赛事运营负责人白璐介绍,未来Keep线上赛事的公益探索还将持续进行,“Keep希望通过线上赛事,尝试更多公益的参与形式,让用户的脚步与爱同行”。
未来的诗和远方,或许是机器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在探索一种新的机器人训练方法时发现,对工具的语言描述可以促使模拟机器人加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也就是说,熟练使用工具的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完成重复性或挑战性任务。
根据用途的不同,机器人可以被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最为贴近。它们正在为不断上升的劳动成本提供解决方案,并开启了一种崭新的人机互动方式。今天,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地的机器人在为我们的生活做着哪些努力吧!
图源:pixabay
01
赶配送
目前,一些配送机器人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多传感器导航系统,在导航过程中辨别二维或三维的结构,精准、灵敏地识别障碍,实现厘米级避障、秒级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保证配送过程的导航稳定性。华盛顿Steak N Egg Diner餐厅老板奥斯曼·巴里(Osman Barrie)从一家名为Bear Robotics的初创公司租用了一台名为“Servi”的机器人,负责摆桌子、供应食品和饮料。
图源:巴伦周刊
02
跳舞蹈
美国工程与机器人设计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联动自家的四足机器人Spot和人形机器人Atlas跳起了男团舞。它不仅可以完成动作,还能将歌曲MV中的人物动作模仿出来。这些舞蹈的展示不但有趣,还体现了机器人之间如何稳健、灵活地合作。
图源:Boston Dynamic
03
做手术
医学手术通常要求高精度操作。以玻璃体视网膜眼科手术为例,理想手术操作精度要求为10微米,是头发直径的1/8。而医生手部物理抖动幅值一般为100微米,这意味着完成一台高精度手术对医生的要求极其苛刻。
有了手术机器人的介入,医生可以在相机反馈的辅助下,利用操纵杆控制眼球切口中的微型视网膜手术机器人R2D2,将起皱的视网膜(厚度仅有10微米)铺平,修复病人的视力。
图源:pixabay
04
修动车
配备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等技术,动车组检测机器人已经拥有了动车一级检修作业能力。
它由检测机器人、中心服务器、手持移动终端、列位检测和信息管理平台等五大模块组成,可全自动检测所有型号动车组车底和转向架可视部件,具备数据无线传输、故障自动判断等功能,作业效率是人检的2.75倍。
图源:pixabay
05
做刑侦
日本机器人公司SBRH研发了一款机器人Pepper,可以对人类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和解读,与人脸识别技术相伴而生。通过对人类情感甚至是心理活动的有效识别,使机器人获得类似人类的观察、理解、反应能力,可应用于机器人辅助医疗康复、刑侦鉴别等领域。
图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06
助行走
2014年,世界杯开幕式首次由一位瘫痪少年负责开球。这位少年借助先进的机械外骨骼结构,通过大脑意识从轮椅上站起来大脚开球。
机械外骨骼结构被视作“可穿戴的机器人”,兼具有机器人的智能性与人体骨骼的仿生性:外骨骼通过各类传感器探测脑内电极和肌肉电信号,将活动信号传输给机器人,机器人再进行具体的机械动作。
图源:环球网
07
做清洁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清洁机器人。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清洁机器人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也可以满足多样化清洁需求,已经应用至交通枢纽、写字楼、园区等诸多场景。同时,清洁机器人的产品品类也日渐多元化,除了可以地面清洁之外,还出现了泳池清洁机器人以及解决幕墙清洗难题的高空清洁机器人。
图源:pixabay
08
忙配药
零售药店沃博联(WBA)正在研究使用机器人技术来配药。目前该公司配置了9个自动化“微型配送”中心,机器人可以配制80种不同的药物,为2000多家药房提供支持,每小时最多可以处理300张处方的配药,这与一家人手充足的药房一天配药数量相同。
这不仅是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还可以缩短病人在药房里的等待时间,药剂师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处理紧急处方需求等。
图源:pixabay
09
进厨房
美国连锁餐厅Chipotle Mexican Grill (CMG)最近开始在洛杉矶测试机器人Chippy,这款机器人专门用来制作玉米片。它能把玉米片浸入热油中,搅动油锅中的篮子,然后用盐和酸橙调味。CMG首席技术官库尔特·加纳(Curt Garner)称,虽然仍然需要人工打包和上菜,但在订单激增的午餐高峰期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
图源:pixabay
10
帮搜救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蚂蚁中获得灵感,利用“光激素”设计出一组机器人RAnts。这种机器人可以相互响应,协同工作,并对环境做出反应。RAnts 仅通过简单的本地规则进行编程,遵循光敏场的梯度,避开光敏素密度高的其他机器人,并在光敏素密度高的地方捡起障碍物,然后将它们扔到光敏素密度低的地方。
根据这些规则机器人可以实现复杂的集体“越狱”行动,并在未来应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建筑、搜救和防御。
图源:网络
机器人的功能多样化离不开其3D视觉系统、位置测绘以及机械工程的进步。“集群智能”(swarm intelligence)也越来越帮助机器人共享任务并一起工作。此外,通过5G或Wi-Fi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监控、编程和故障排除。
知识的量化与技术的进步不断为机器人带来新变化,而对于人本身而言,其最宝贵的智慧与灵性终究不可量化。如何做好机器与人的协同共生是未来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审核: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穆子叶 编辑:李飞
参考 |新华社、参考消息网、科学网、科技日报、虎嗅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